工作時間
早9:00 - 晚18:00
周六日休息
發(fā)布日期:2009-04-30 9:34:39 訪問次數(shù):2202
土國在地處景區(qū)核心處,旁邊緊靠牛欄坑,土質(zhì)厚,土國在水仙巖韻特重。
到了土國在茶園前面的開闊地,好像后花園一般:

進入土國在山門:

為什么山門上寫著“土國在”:這是諧音,據(jù)說在古代時有兩戶人家,一家姓杜,一家姓葛,“杜”和“葛”兩家居住在這一山寨中,后來請書法家提字,武夷山本地話“杜”和“葛”念法和“土”“國”一樣的,所以一提字就成了“土國在”了。
走入土國在里面,在“武夷巖茶”四個字的旁邊是古代居民存米的大米缸:

采過的茶叢和未采過的茶叢作比較:

這幾株水仙倒是減產(chǎn)歷害,黃黃的,短短的。

采茶工正在細心的采茶:

采茶人就像茶毛蟲一樣,刷刷刷的就把茶葉全部采下:

說明一點:土國在水仙是老樅水仙,木牌后面的茶樹是老茶樹,樹齡已有60年以上了。

采茶結(jié)束了,采茶女站在牛欄坑旁等著稱茶青重量:

開始稱茶嘍

回看土國在茶園的獨特生態(tài),這里的巖壁常年的涓涓細流:

采好茶葉后,很辛苦的挑回去:

經(jīng)過土國在山門:

茶青挑到天心舊廟旁的馬路上,裝上車。

制作武夷巖茶第一道工序:采摘。
制作武夷巖茶第二道工序:萎凋。

制作武夷巖茶第三道工序:晾青。

制作武夷巖茶第四道工序:做青。
這是做青中的搖青工藝。

搖青工藝。

搖青四次后的葉態(tài):

后期放入木籠中搖青:

就是放入木籠中搖青也不輕松,得一身大汗:

做青結(jié)束之葉態(tài)(不好意思,沒拍好,拍得抖動了):

制作武夷巖茶第五道工序:殺青。

制作武夷巖茶第六道工序:揉捻。

制作武夷巖茶第七道工序:烘干。

好不容易呀,土國在水仙的毛茶制作才結(jié)束,后面是更加復(fù)雜的精制。
更多詳細點擊:4月27日采制土國在水仙(詳細)
上一文章:4月30日觀察百年老樅水仙萌發(fā)情況[詳細圖文報道]
下一文章:斯里蘭卡茶人在武夷山考察武夷茶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