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_98在线观看噜噜噜国产_亚洲网日本一区_台湾中文娱乐无码

在線留言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
當前位置:巖茶知識

大紅袍和小紅袍

發(fā)布日期:2009-11-20 19:01:54 訪問次數(shù):3368

    因為喜歡大紅袍而聽說了小紅袍,關于小紅袍的解釋迄今為止我聽過三種說法。

    第一種說法:小紅袍,是名樅中的一個品種,因其品感好,特征近似于大紅袍而出名。也就是說,大紅袍和小紅袍都是武夷巖茶的名樅,它們都有著優(yōu)秀的品質,但它們是不同的品種,就像大紅袍與鐵羅漢不同一樣,二者在品質特征上也是不一樣的。

    第二種說法:小紅袍是由大紅袍的折枝培植出來,又稱大紅袍第二代。

    第三種說法:取由老樅水仙、肉桂、矮腳烏龍、黃倓等幾個品種拼配,經過調茶師的認可后,再進行低溫約 80℃,約8~15小時的長時間焙火、攤放、挑選,退火等工序,大約20天左右,具有水仙茶的醇厚、肉桂茶的湯香、矮腳烏龍的清甜、黃倓茶的飄香,以及其他武夷奇種之巖韻的巖茶就橫空出世了。人們形象地把這個難得的品質稱做“小紅袍”,老百姓以制作出小紅袍為最高境界。

    世界上本來沒有小紅袍這個名稱的茶,最初可能就是商家炒作出來的茶葉名稱。其本意是不如大紅袍的武夷巖茶,味道又接近大紅袍的品質。但是,時間一長,人家沒有見過大紅袍,小紅袍又是怎么樣呢?所以,以訛傳訛,變化多端的武夷山巖茶被商家炒作得五花八門、莫衷一是。

    老百姓以制作出小紅袍為最高境界:首先要認真品嘗巖茶的毛茶,把老樅水仙、肉桂、矮腳烏龍、黃倓等幾個品種,識別各自優(yōu)點后,進行合理拼配。取水仙茶的醇厚、肉桂茶的湯香、矮腳烏龍的清甜、黃倓茶的飄香,其他武夷奇種的巖韻。拼配后,經過調茶師的認可后,再進行低溫約80℃,長時間約8~15小時的焙火,攤放、挑選,退火等工序。大約20天左右,品質優(yōu)秀的巖茶就會橫空出世了:人們形象地把這個難得的品質稱做“小紅袍”――是大紅袍的嫡系。
 
    很奇怪,武夷山市政府對大紅袍進行了產品專用名稱注冊后,對小紅袍現(xiàn)象卻有種默契。這樣一來,民間到處充斥了小紅袍的身影,卻沒有人去注冊商標和包裝,本來就亂的武夷巖茶顯得更琴瑟琵琶魑魅魍魎了,四小鬼八大王到處橫行,游客叫苦不迭聲中,最終抱怨的是,武夷山沒有好茶!

     武夷山真的沒有好茶?不。有好茶。據(jù)我對武夷山茶葉市場的調查,我發(fā)現(xiàn),武夷山的好茶到處都有,關鍵是武夷山人自己不太了解好茶的概念,加上游客對武夷巖茶的認知程度較差,所以,造成與好茶擦肩而過的情況。武夷山真的是遍地是好茶。

    首先,不論生長在巖石邊的巖茶,還是生長在周邊的洲茶,或者是生長在別處的茶葉,在武夷山方圓100公里甚至更多的地方,沒有工業(yè)的污染,這里是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雙料保護地,人們經過多年培育,營造了良好的環(huán)境意識。好的環(huán)境是生產好茶的基礎。其次,武夷巖茶連續(xù)多次的茶王評比活動,使得當?shù)夭鑿S紛紛使出絕招,一拼高低,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,唯恐落后別人。這種競爭機制的引入,無疑會使武夷茶業(yè)的發(fā)展勢頭產生質的飛躍。

    武夷山周圍地區(qū)的建甌、建陽、松溪、政和等縣,自古就有生產茶葉的傳統(tǒng)。這里山高皇帝遠,千溝萬壑,自然氣候非常適合茶葉生長。有記載說,中國茶葉的始祖分兩種:一種是巴蜀為代表的大葉種茶葉,屬于純野生狀態(tài);另一種是以武夷山脈為代表的小葉種茶葉,屬于老祖宗把野生茶葉進行馴化的品種。我們不是研究物種學的,無權評論是非。但《茶經》里提到的建州茶,就是在這個地方。那時還沒有安溪茶呢!

    有生長茶葉的環(huán)境,加上有生產茶葉的歷史。我們就沒有理由懷疑那個地方沒有好茶??纯茨沁叺睦先?,個個喝茶,人人長壽,精神健碩,神采飛揚。這就使我產生另一個念頭:喝茶的目的是什么?很多人研究過的禪茶一味。佛教修行的內容,不外乎戒、定、慧三種。茶呢?茶具有提神益思,生津止渴藥理功能以及本身所含的豐富營養(yǎng)物質,對于坐禪修行進入“靜定”,保持精神,思索悟道。同時,茶湯清淡潔凈,即不違反佛門戒律,而且符合佛教寂靜淡泊的人生態(tài)度,茶便成了佛教僧侶必需品,而又符合佛教教義,佛教精神與茶性本質的內在共鳴,是茶與佛結緣的必然。

[FS:PAGE]    佛教中普遍認為茶具有三德:一是打坐參禪、徹夜不眠,茶可提神益思;二是幫助消化,輕神提氣;三是“不發(fā)”,即能抑制性欲。所以飲茶是符合佛教的道德觀念,因此,茶自然受到佛教僧侶的青睞。

    茶對和尚這么有用,以至于武夷山的和尚也喜歡斗茶!有記載說,“吳晉之際,佛教從中原傳入閩中,于是佛寺相繼興建。建州山水奇秀,巖壑幽勝,士人多創(chuàng)佛剎、落落相望”建州所領十一縣,到處有佛寺。此時,武夷山“寺觀廟宇僧人相繼種茶”。武夷山向以“佛宗道源”著稱,歷史悠久,儒釋道三教鼎盛,歷史文化沉積濃重。


    大紅袍素享盛名,有“茶中之王”的美譽,在武夷山已有360多年的栽培歷史。大紅袍品質優(yōu)異,獨具神韻,香幽而奇,味醇而清,回味甘爽,令人怡情悅性。古人詩云:“奇茗神話傳古今,巖壁大紅永世存,世間絕品人稱頌,益思去病人長春?!睔v來只有達官巨宦、文人騷客才有幸品嘗。元代就已作為貢品從而身價百倍。在經好事者的夸大渲染,有關大紅袍的傳說眾多,更有幾分“自古仙人栽,人間難得一睹此芳容”的神密感,與武夷碧水青山一起馳名天下了。

    據(jù)記載,歷史上留下的大紅袍母樹現(xiàn)僅有6株,由武夷山市茶業(yè)管理委員會管理制作,交市人民政府保管,作為國家饋贈珍品,以及尊貴客人和外國貴賓,元首品嘗之用。在1998年1罐20克母樹大紅袍即拍得15.68萬元,2002年12月在廣州拍出了18萬元的高價,2005年20克大紅袍拍出了20萬元的天價,更是極大提升了大紅袍的知名度。

    這6棵茶樹,雖同屬一類型,但由于武夷萊茶有性群體品種,經長期自然雜交演變而來,因而存在個體間的差異,大體分為3個不同的株系:3、4號成熟較早,節(jié)間短,葉小而長,葉面光滑,葉齒淺,葉邊平,制成烏龍茶,巖韻明顯(有棕葉香),香氣較濃,味醇不淡,葉底黃亮稍暗;2、6號成熟居中,節(jié)間短,小葉型呈橢圓,葉質細嫩,葉齒細不明顯,葉邊平,制成烏龍茶香氣較高,味醇稍薄,葉底黃亮,綠葉紅鑲邊適度;1、5號成熟期最遲,葉齒粗而深,葉邊呈波浪式,制成干茶香氣比3、4號強,但不及2、6號,滋味似2、6號,葉底黃亮。

    在前些年,有人把大紅袍說成二代、三代,這或許是為了與母樹大紅袍區(qū)別,把現(xiàn)在投放市場的大紅袍說成是假的,大紅袍母樹只有三株等等,混淆了人們對大紅袍的認識。

    現(xiàn)在投放市場的大紅袍茶葉,是在當?shù)夭枞~研究所進行科研攻關,在相同的自然條件下,獲得了無性繁殖育苗栽種成功,經省科委組織專家鑒定,其品質保持了母樹大紅袍獨特的韻味。大紅袍是獲準使用原產地域保護的產品,并經武夷山市茶業(yè)管理委員會品質鑒定達到國家標準,其韻味一到,不能稱為第二、第三代,按此說法大紅袍有360年歷史,到現(xiàn)今已經是上百代了。有人把大紅袍說成是小紅袍,其實小紅袍只是巖茶中的一個品種。須知在世界上任何種類的茶都是從母性系中分離出來的,正如大家所熟悉的龍井、碧螺春、鐵觀音等,母樹亦只幾株,現(xiàn)在我們所喝到的這些茶都是經無性繁殖,或在同等(或周邊)自然條件下培育,從而保持了母樹優(yōu)良特征特性。同樣大紅袍也是如此,并非所謂的二代、三代。許多產茶區(qū)的名茶是用地域名來命名,如上好的龍井茶,就是用“西湖龍井”或“梅家塢龍井”命名,區(qū)域特色便體現(xiàn)出來。大紅袍也是要用地域來命名,這樣能正確引導人們對大紅袍的認識――由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申披國家工商總局注冊“武夷山大紅袍”證明商標,獲準使用,只有使用“武夷大紅袍”名稱,才有助于大紅袍品牌的保護,并粘貼武夷巖茶原產地域保護標識,把這一品牌展示在世人面前,讓人們真正品嘗到武夷奇珍――大紅袍。 

工作時間

早9:00 - 晚18:00

周六日休息

18960606299